QQ交談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環保法修訂案》,新《環境保護法》于2015年1月1日施行。至此,這部中國環境領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來的首次修訂。這也讓環保法律與時俱進,開始服務于公眾對依法建設“美麗中國”的期待。今天是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我們推出記者采寫的文章《環境經營 怎一個“綠”字了得》,從環保升級、環保創新、環保構想三個方面為你詳解包鋼近年來的綠色發展腳步。
不久前,包鋼煉鐵廠與包頭希望鋁業達成一項環保合作,購買其制鋁后產生的尾渣。在當前冶金企業正為如何實現廢棄物減量化深感頭疼之時,煉鐵廠的舉動讓外人十分費解。
煉鐵廠重要的環保設備——燒結機脫硫系統使用的脫硫劑為生石灰,原料價格較高;制鋁業的尾渣主要成分為熟石灰,價格便宜,用“尾渣”替代“原料”每年可降成本2000萬元。煉鐵廠用成本的“減法”,換得環保和效益的“加法”,算出了一筆漂亮的經營賬。
環保升級 從“重點”向“全面”轉型
前不久,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兩項重要統計:環保優秀企業噸鋼環保投入在130元左右;同時鋼鐵行業整體利潤不斷下滑,利潤率在我國所有工業中排位末尾。
環保成本抬升,對應的是企業利潤急劇壓縮。雙重擠壓下,企業生存面臨重大課題。“環保”與“效益”的魚和熊掌如何兼得?包鋼正是在這樣嚴峻的困局中,開始了“環境與效益協同共進”艱難的轉型。
公司在2014年投資23.57億元用于環保項目設施改造的基礎上,今年又投資超過10億元推進環保項目的完善。今年3月,公司確定了35項重點環保工程,其中有多個項目已經開工建設。在這35項重點環保工程中,老體系環保改造項目共計21項,占全部計劃的60%;礦山系統和煤化工系統環保改造占比26%;此外還包括包鋼西創2項工程。經過多年的環境治理,公司環保項目改造已經從“重點”向“全面”轉型。
5月26日,檢修中的煉鐵廠1號高爐開始更換爐皮,這次中修的亮點并非在設備本身,凸顯環保功能的上料系統與多座高爐對接更具意義。公司投資5億多元實施的這項近年來單項投資最大的環保工程,已經在之前完成改造的5號高爐上呈現效果。
5號高爐上料大班長王耀輝對記者說,上料系統皮帶代替料車,能力提高了一倍多。以前,料車和爐頂區都是開放性的,上料時“對面不見人”;現在爐頂安裝了除塵器,天天是藍天。“效率高、環境好。”職工們異口同聲。
環保創新 向“我要環保”轉型
5月,位于公司生產指揮中心一樓的包鋼環境質量監控中心完成改造,環境監控二期工程部分開始上線運行。
與一期10個高空攝像頭相比,二期工程又增加了32個高清監控攝像頭,不僅環境監控點數量增加,畫面更加清晰,監控范圍也從原來覆蓋公司老體系原料區域,拓展到稀土鋼板材公司、冶金渣、冀東水泥、原燃料物流中心以及尾礦壩在內的絕大部分區域。被譽為“天眼”工程的公司在線環境監控的完善,掃除了包鋼在線監控的視點盲區,實現了包鋼廠區環境視頻監控的全覆蓋。
從環保部門對企業實施環境監控,到企業本身自查自糾環境問題,包鋼的環保之路從“要我環保”向“我要環保”的責任型企業轉型。
環保是不可突破的底線、紅線,這在包鋼已經是明確的“鐵律”。公司每年都出臺環境治理規定,嚴格遵循環保法條;設立專門機構,增添車輛和人員,加大環保監察、檢查力度;同時以“一票否決”的明令之規,增大環保對各單位考核的權重。公司探索工業廢棄物循環利用途徑,努力邁上社區化鋼企之路。
各單位從令如流,紛紛從“環保+”中尋找突破口。一線職工啟動智慧發明創造,利用5S、精益、員工自主改善等管理工具,點滴改進身邊環境,職工自身也從改進與改善中深受其益。
理念的轉變,一經開始向行動轉型,職工強大的智慧如萬涓細流匯集為江海,成就的不但是江海之闊,還彰顯全員環保思想之深。
環保構想 向生態文明轉型
春夏之交,包鋼渣山上的蘋果樹開始悄悄掛果,包鋼西創綠化公司經理韓培信心中洋溢著甜蜜。從2011年至今的4年多時間,從黑色渣山到優美的綠山,這里的變化可謂滄海桑田。
韓培信告訴記者,目前渣山上綠化面積已達86萬平方米,各類植物20多種,其中還各有百余畝的飼料基地和苗木基地。飼料基地?原來,綠化公司在渣山上種植了100畝玉米,為圈養羊提供飼料,而羊的糞便又可作為養護渣山植被的肥料。“渣山—飼料—羊—養分”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小循環。“苗木基地更不用說,包鋼每年的春植秋植所用的樹苗,有很多都在這里培育。”韓培信語中帶笑。
“小循環”形成“大氣候”不僅只在渣山顯現,包鋼的尾礦庫區,經過多年持續的治理,昔日的黃土壩坡披上了濃翠的綠裝,庫區內水波蕩漾、蘆葦搖曳,已經是野鴨、灰鶴等水鳥棲息的家園。包鋼的環保轉型,書寫下一篇人與環境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樂章。
今年5月,今年大規模春季義務植樹活動結束后,包鋼廠區綠化覆蓋率由去年年底的43%增加到44%。這是包鋼人耕耘十里廠區不斷改寫的數字,今年秋植后,這個數字還要增加到45%。
綠化廠區不僅投入體力,更投入智慧,推動廠區環境治理由綠化向美化轉變,建設城市與企業的一體化景觀帶。適合北方生長的新疆楊、火炬、衛矛、胡楊、紫穗槐、山杏、丁香等植物錯落有致,成片成行;園林景觀與工業建筑相得益彰,形成“綠映鋼鐵”的花園式工廠。
在土地貧瘠的礦山,一場提升礦山綠化復墾品位和質量的活動全面展開,礦山人在戈壁沙石中努力改善礦區的環境面貌。與此同時,一個更高層次發揮礦區優勢,創造經濟效益的構想也在醞釀之中:利用閑置土地,建設農畜產品種植養殖基地;利用礦區74%日照率發展光伏產業等環保思路,在轉型中勾畫出礦區的生態文明。
包鋼背靠陰山,足抵黃河。包鋼承擔社會責任,從2014年開始,在包頭市大青山南坡綠化工程中,投資5億元承包其中的5600畝荒山開展植樹造林,目前植樹面積已超過500畝。包鋼人在崇山峻嶺之間繪就“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的綠色畫卷。
環保轉型,既是一道分水嶺,也是企業升級的十字路口。分水嶺可以在環保競爭中優勝劣汰,而十字路口則能指引環保優秀的企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今天,歷經艱難轉型的包鋼,正在深層次打造屬于自己的綠色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