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交談
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不斷增大,中國經濟現存的弊端和缺點也一一浮現。昨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論壇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對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過快、實體經濟身背高稅負和高債務率等一系列問題逐一答疑解惑。
中央再次釋放穩樓市信號
近期,從政府部門到業界機構,從中央領導到市場分析人員,對于我國樓市的分析、評價總是繞不開“分化”二字,各地市場持續向兩極化發展的趨勢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在昨日的演講中,李克強不僅再次強調因地制宜、分城施策原則,還提出避免房地產市場出現大的波動,而這也是中央領導同月內再次做出類似表態。其實,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期間,住建部部長陳政高曾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穩定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價。此后,不少業內分析人士都紛紛拋出觀點,認為一線城市和部分房價漲幅較快的二線城市近期極有可能出臺穩定樓市的政策,而本次李克強的表態也從側面增加了這種預測實現的可能性。
昨日,媒體還報出消息稱,上海或將出臺穩定房價的政策,成為本輪一線城市中首個出臺相對緊縮政策的城市。根據報道,上海可能將會上調房貸利率折扣至最低9折,并且將嚴格區分普通、非普通住房,有針對性地確定二套房首付分別為最低五成、最低七成。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雖然這一傳言難言真假,但近期一線城市樓市短期內升溫確實較快,尤其上海幾乎達到了亢奮狀態,導致不少購房者追漲入市,“目前,政府肯定對一線城市尤其是個別城市的非理性表現有所警覺,在三四線城市進一步強化去庫存的同時,一線城市和部分重點二線城市今后逐漸收緊政策的可能性也較大”。業內表示,在李克強表態的同日,上海新政傳言四起,可見今后不同市場執行截然不同的調控政策已成必然。
“加減法”為企業減壓清障
在今年發展和改革的總基調下,實體經濟無疑將成為政策關照的重點對象。高層也不止一次強調,要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盡管當前財政收入確實不抵支出,但李克強依然表示,愿意用短期財政收入的“減”換取持續發展勢能的“增”。“今年全面鋪開的營改增試點就將給企業減少5000億元以上的稅收負擔,政府這樣做是放水養魚。”李克強強調。
高稅負確實已成為阻礙實體經濟前進的一大障礙。據工信部發布的《2015年企業負擔調查評價報告》顯示,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企業對各種負擔和經營困難的主觀感受增強。而在減輕企業負擔措施的調查中,對國家出臺“稅收減免”政策的企業訴求比例高達80%。
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也坦言,在以往經濟形勢較好的時候,實體經濟的稅負壓力就很大,那時候就已經有一些企業在想方設法地逃稅避稅。目前經濟形勢不比以往,實體經濟早已步履維艱,減稅降費已經成為挽救實體經濟的一棵救命稻草。
而李克強強調的“持續發展勢能”,在陳及看來就是復蘇實體經濟、激發市場活力。但陳及也表示,一些政策在實施伊始效果不會特別突出,另一方面,一些減稅措施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還需要政府微調,企業配合。“但從年末的總結中,企業應該會看到一年來減稅政策的成果,而實體經濟一旦重現活力,對于穩增長來說也是福音。”陳及說。
探索債轉股降低高債務率
對于實體經濟來說,降低成本只是緩解壓力的途徑之一,五大任務中的去杠桿則是從降低企業負債的高杠桿率方面為企業降壓。李克強也在博鰲論壇上再度強調,“我們還在探索怎么用市場化的辦法進行債轉股,逐步降低企業杠桿率”。
作為債務處置方式的一種,債轉股曾在上世紀90年代幫助過大批國企擺脫困境。而在近期,有關于債轉股將大規模推出的風聲又起,源頭便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廠熔盛重工發布公告稱,擬向22家債券銀行發行股票實現債轉股。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債轉股確實能減免負債企業一部分的債務壓力,同時還能在資產端增加相應股份。同時,對于銀行來說,債轉股也意味著能消除一筆不良借貸,并增加股權投資。不過李慧勇也坦言,債轉股這種“變廢為寶”的模式也伴隨著一定風險,如果負債企業遲遲不見起色,這對于企業和銀行來說無疑是更沉重的負擔。
因此,就有分析認為,商業銀行會更偏向在有潛質的行業選擇龍頭企業進行債轉股,所謂的“僵尸企業”并不會采用這一模式。而且,對于債轉股將大規模推出的說法,此前早已有業內人士指出,債轉股屬于非常規的企業債務處理方式,需要特批。
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李劍閣也在博鰲論壇上表示,債轉股并非簡單的債務轉成股份,更多的還是要加強債務公司的治理。而且目前市面上的債轉股只是試點,暫時沒有大規模推出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