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交談
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六屆六次理事(擴大)會議召開前夕,《中國冶金報》記者帶著問題專訪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鞍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成旭。
《中國冶金報》:您對下半年鋼鐵行業形勢有怎樣的判斷?如何應對? 譚成旭:下半年鋼材產量或將有所回落。預計下半年鋼鐵供需有望保持弱平衡狀態,鋼材價格存在一定反彈空間,預計板材表現好于長材。 面對嚴峻形勢和多重挑戰,一是加強行業自律,繼續堅持“三定三不要”不動搖。共同維護鋼材市場平穩,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行業健康發展的生態圈,同時加快推進鋼材應用拓展計劃,促進形成更高水平的動態供需平衡。 二是著力創新驅動,繼續堅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動搖。勇闖“無人區”,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創新型鋼企;加快數智化發展,打造智能工廠,推動鋼鐵行業邁向中高端,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三是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繼續堅持深入推進三大工程(產能置換、超低排放、極致能效)不動搖。著力攻克低碳冶金前沿技術,構建綠色低碳冶金工藝流程,做到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減污降碳協同推進,力爭成為世界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引領者。 四是大力深化改革,繼續堅持打造世界一流企業不動搖。鞏固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成果,以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為契機,加快市場化改革,著力構建卓越運營管理體系,提高核心競爭力。 五是強化產業安全,繼續堅持深入實施“基石計劃”不動搖。國產礦、廢鋼、海外權益礦三管齊下,不斷提高鐵素資源保障水平,共建安全高效、合作共贏、可持續的鋼鐵產業鏈供應鏈。 六是推進國際化進程,繼續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動搖。以“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為契機,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高質量共建,深化國際鋼鐵優質產能合作,提高高端鋼材產品國際競爭力;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揮聯動效應,增強優化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 《中國冶金報》:面對鋼鐵行業下行周期,今年上半年,鞍鋼集團采取了哪些有力舉措?取得了哪些成績?今年下半年,鞍鋼集團將重點聚焦哪些工作? 譚成旭:1月—6月份,鞍鋼粗鋼產量、鋼材出口量均同比增長;鐵精礦產量再創歷史最好紀錄,成為維護鋼鐵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壓艙石”;落實“以真金白銀的投資增長拉動帶動經濟增長”要求,投資同比增長31.4%。 一是扎實推進提質增效穩增長。鞍鋼積極落實國務院國資委提質增效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聚焦“一利五率”(利潤總額,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現金比率)和“一增一穩四提升”(“一增”即確保利潤總額增速高于全國GDP增速,“一穩”即資產負債率總體保持穩定,“四提升”即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現金比率4個指標進一步提升),扎實推進提質增效工作,構建“1+4+N”成本對標管理體系,加速加力加碼實施全員、全要素、全過程極限降本。 二是持續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鞍鋼積極發揮科技創新國家隊作用,加快鍛造國家科技鋼鐵力量,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不斷提升,超過社會平均水平和央企平均水平。 三是服務構建鋼鐵產業新格局。在成功實施鞍本重組的基礎上,鞍鋼持續推進區域產業整合,實施鞍凌重組,3月30日與遼寧朝陽市政府簽署凌鋼股權轉讓協議,4月份成立了鞍凌重組管理過渡期工作組,全面移植鞍本重組成功經驗,目前各項工作正在全力推進中。鞍凌成功重組后,鞍鋼粗鋼產量將達到6900萬噸,分別占遼寧區域、東北三省產量的67%、51%。 四是有力發揮資源保障支撐作用。鞍鋼牢記“國之大者”,以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為己任,加快推動鐵礦山開發。目前,鞍鋼18個項目入選“基石計劃”,其中6個項目已開工建設并按節點推進,如“基石計劃”重要項目、國內最大單體地下鐵礦山——西鞍山鐵礦已開建。該項目投資229億元,建成后將成為年產千萬噸級的世界一流地下鐵礦山,為我國貧鐵礦資源綠色高效開發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目前,鞍鋼年產鐵精礦突破5000萬噸,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五,今年上半年生產鐵精礦2678.22萬噸,同比增長2.59%,再創歷史最好紀錄,成為維護鋼鐵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壓艙基石”。 五是用好用足深化改革關鍵一招。鞍鋼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央企業改革三年行動重點任務考核A級企業。鞍鋼正聚焦“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建設目標,制訂鞍鋼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實施方案,明確23項重點任務、127項工作標的;開展對標世界一流價值創造行動,確定46項重點任務、132項舉措標的,目前正在牽頭建立冶金行業世界一流評價指標體系。 下半年,鞍鋼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突出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扎實推進提質增效穩增長,著力推進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著力深化企業改革和科技創新,迎難而上逆勢破局,奮力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中國冶金報》:去年,西鞍山鐵礦開建,鞍鋼集團在“雙核”產業之一的礦業上邁出了新步伐。請您介紹目前鞍鋼集團在打造“雙核+第三極”產業方面取得了哪些新進展?下一步,鞍鋼集團如何加快構建“雙核+第三極”產業發展新格局? 譚成旭:在鋼鐵產業方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重塑鋼鐵產業發展格局。一是聚焦產業布局,今年3月30日鞍鋼與朝陽市簽署了凌鋼股權轉讓協議,重組凌鋼邁出了實質性一步,鞏固“南有寶武、北有鞍鋼”鋼鐵產業格局。二是聚焦綠色低碳,開展超低排放改造,打造鋼鐵行業綠電—電爐“零碳”示范產線。三是聚焦智能制造,鞍鋼近5年累計投資64.5億元,實施463個數字化智能化項目,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 在礦產資源方面,加快實施“基石計劃”,保障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計劃到2025年,鞍鋼鐵精礦產量比2020年增長20%;到2030年實現翻一番,成為保障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穩定器”。今年3月份正式啟動本鋼礦業資產證券化項目,為鞍鋼實現“鋼鐵+礦業”上市平臺布局奠定基礎。 在打造第三極方面,加速推進產業結構布局調整,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下一步,鞍鋼將從3個方面發力,加快構建“雙核+第三極”產業發展新格局,推動“7531”戰略目標落地。鞍鋼將繼續推進鞍凌重組,盡早實現7000萬噸級粗鋼產能的戰略目標。圍繞產品結構調整、超低排放、節能減碳、降本增效、數字鞍鋼等方面開展系列重點項目建設,全面提升鋼鐵產業競爭力。 《中國冶金報》:2021年,鞍鋼集團發布“雙碳”宣言和低碳冶金路線圖。去年,鞍鋼股份鲅魚圈分公司等企業入選首批“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廠培育企業”,現又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即將成為遼寧省首家超低排放達標鋼企。未來,鞍鋼集團將如何發揮引領作用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譚成旭:一是推進極致能效,實現源頭防治。鞍鋼始終將極致能效工作放在突出位置,2022年,鞍鋼股份鲅魚圈分公司、本鋼板材公司、本鋼北營公司和西昌鋼釩4家單位入選鋼協首批“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廠培育企業”名單。鞍鋼以能效標桿示范廠培育為契機,對照重點工序能效標桿指標找差距、明目標、定方案,通過推動“技術經濟指標攻關、工藝改進、數智化建設、高效發電、產城融合”五大極致能效重點工程,打造行業標桿產能,發揮央企示范引領作用和行業能效標桿示范廠引領作用。 二是推動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鋼鐵行業能源結構以化石能源為主,煤、焦炭占能源投入近90%,能源結構明顯高碳化,發展綠色能源、優化能源結構是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路徑之一。鞍鋼正在制訂綠電發展實施方案,將充分利用自有廠區及礦山閑置土地、廠房屋頂等自有資源開發光伏及風電,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分類實施,有力支撐鋼鐵主業用能結構優化,提升鋼鐵產品的綠色競爭力。 三是實施綠色低碳升級項目,制造低碳零碳鋼鐵。鞍鋼擬在鞍山本部及鲅魚圈基地實施綠色低碳升級項目,預計2025年投產。其中,鞍山本部擬建設200萬噸氫基豎爐,實現低碳零碳高品質鋼冶煉,打造本部全流程綠色低碳汽車鋼生產線;鲅魚圈基地擬建設267萬噸低碳高爐冶煉、400萬噸高效綠色煉鋼生產線和200萬噸高效精品寬厚板生產線,同步引入光伏及海上風電,打造世界級的綠色低碳千萬噸級沿海鋼鐵基地。 四是開發前沿低碳冶金技術,助力行業深度降碳。近年來,鞍鋼不斷加大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投入力度,致力于自有技術研發,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鲅魚圈綠氫零碳流化床高效煉鐵新技術是全球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氫冶金技術,預計2023年底熱負荷試車。 五是全力推進超低排放改造,打造區域標桿。力爭所有基地在2025年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其中西昌鋼釩、鞍鋼股份鲅魚圈分公司力爭2023年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成為遼寧省和四川省的區域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