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交談
北歐集裝箱港口的擁堵看不到緩解的跡象,與此同時,馬士基逆勢而行,在北歐的市場份額出現了“不成比例的高增長”。 分析師指出,可能正是因為擁堵和馬士基效應,使得鹿特丹港在二季度反超安特衛普-布魯日港,繼續穩居歐洲最大集裝箱港。
Alphaliner在其最新的報告中表示,馬士基在短短一年內將其在北歐區域內航線的運力和市場份額翻了兩番,排名躍升了5位,從3.7%攀升至13.5%,運力略低于40000TEU,目前排名僅次于地中海航運(MSC)。
Alphaliner指出,總體而言,由于班輪公司部署了更多更大的船舶,北歐區域內航線的運力增長了17%或增加約43000TEU,總計235艘集裝箱船,或294373TEU。馬士基是唯一一家“市場份額和運力都大幅增長”的運營商。
Alphaliner補充稱,馬士基不成比例的高增長“并不奇怪”。
馬士基的運力增加了約30000TEU,這主要源于其與赫伯羅特的新CP“雙子星”實施的“Hub & Spoke”。這也意味著馬士基的船舶將更多的掛靠APM Terminals旗下集裝箱碼頭。
“在短短一年內,馬士基在‘雙子星’網絡上增加了6艘支線船,總計擁有8艘2400-5900TEU船舶。”
Alphaliner數據顯示,北歐區域內的市場份額現在由干線運營商占55%,由區域運營商和支線運營商占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