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交談
剎不住!運價“七連跌”,美東大跌領跌全球,市場等待拐點
2025年7月下旬,全球集裝箱航運市場再次迎來市場逆流考驗。隨著多國關稅政策逐步落地,貨主補貨告一段落,貨量回落明顯,三大運價指數SCFI、CCFI、NCFI同步下滑,市場進入調整周期。
三大權威指數全面下挫
根據上海航交所7月25日發布的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SCFI),指數下跌54.31點至1592.59點,環比下降3.3%,為連續第七周下跌。其中,美東航線成為領跌主力,單周跌幅高達6.48%,地中海航線下跌4.35%,美西跌3.5%,僅歐洲航線微漲0.53%,基本維持持平狀態。
與此同時,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也同步下滑,跌幅為3.2點至1261.35點。歐美四大主要航線全面小跌,美西、美東航線分別下跌0.68%、0.67%,地中海、歐洲線則分別微跌0.05%和0.15%。
更值得關注的是,由寧波航運交易所發布的海上絲綢之路指數(NCFI)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報告期,寧波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報收1148.0點,周跌幅5.8%。在所追蹤的21條航線中,17條航線運價指數下跌,僅4條上漲,反映出市場整體運輸需求疲軟。
盡管Drewry世界集裝箱運價指數(WCI)因其公布時間滯后于市場反應,但本周(截至7月24日)數據仍顯示全球航線即期運價持續下跌,WCI指數報收于2517美元/FEU,周跌3.3%,為連續第六周下滑。
其中,上海至紐約航線運價下跌7%,上海至洛杉磯下跌5%。Drewry指出,前期因美國對華關稅豁免帶來的出貨高峰已經結束,當前市場處于運價高位后的自然修正期,后市預計仍將延續下跌趨勢。
美線領跌
NCFI顯示,美東航線運價指數為1224.0點,環比大跌13.3%,成為當前全球運價下滑幅度最大的主航線之一;美西航線亦跌至1181.9點,環比下滑0.4%,運價接近多家船公司成本線。市場人士表示,前期因關稅暫緩而激增的出貨需求告一段落,近期美線出貨量下降1至2成,船東通過縮減航次來應對供需失衡。
為應對市場低迷,船公司已大幅削減跨太平洋航線運力。據業內估算,7月下旬起取消航次涉及約17.5萬TEU運力,占美西航線部署總運力的11%,高于6月的9%。被取消的服務主要集中在中國南方港口和東南亞轉運港。
各區域運價全線承壓
根據NCFI細分數據,各地區也普遍呈現不同程度下滑:
中東航線運價指數跌至762.7點,周跌幅達20.1%;
印巴航線表現最為慘烈,指數跌至1558.8點,周跌23.5%;
西亞港口如迪拜、達曼運價分別下跌21.8%、17.1%;
南亞港口如那瓦西瓦、皮帕瓦沃跌幅分別為23.9%和22.8%;
東盟港口方面,新加坡、巴生、胡志明、林查班跌幅均在**4%-10%**之間;
東北亞地區的新西伯利亞航線更是大跌29.5%。
等待關稅塵埃落定
面對當前局勢,多家貨代表示,航運市場正處于“關稅風暴前的寧靜”。美國進口商前期集中出貨后,當前多選擇觀望,等待最終關稅政策明確及匯率走勢再作打算。特朗普近期暗示對華關稅起跳點可能提升至15%,市場普遍預期短期內難以刺激新一輪補貨。
不過,部分業內人士對8月中下旬持謹慎樂觀態度,認為屆時主要出口國的關稅措施將基本明確,市場或迎來短暫反彈,屆時運價有望階段性回穩或上行。但考慮到運力過剩、需求放緩、匯率波動等不確定因素,整體航運市場仍面臨較大挑戰。
目前,全球航運市場正處于政策博弈與實際需求錯位的夾縫期。雖然船公司通過削減航次努力控盤運價,但面對貨量減少和需求疲軟的現實,仍需更強有力的需求驅動和政策穩定性支撐,才能帶動運價真正企穩回升。8月中旬或成為關鍵節點,市場正在等待一輪新的出貨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