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上半年的數據還沒有出來,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數據會非常大。”6月24日,被問及貴州民間投資時,貴州省政府參事、貴州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貴州民間投資的空間很大,據胡曉登介紹,貴州本輪改革集中向民間資本開閘,投資總額達2763億元,覆蓋能源、建材、化工等行業的首批128個項目。
而這只是民間資本放開的序幕。據統計,除貴州外,陜西、湖南、重慶、河南等地已向民資開放的投資項目達到上百項,總額超過1萬億元以上。“各地向民間資本開放的大幕拉開的同時,民資投資的問題也開始顯露。”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張漢亞表示。不過,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各方知難而不進。
借力民間資本
借力民間資本,各地的穩增長措施正在發力。
“經濟發展要靠投資、外貿、消費三駕馬車拉動,而貴州省外貿與消費都還不足以拉動經濟發展,因此,只能依靠投資。”胡曉登說。
胡曉登還表示:“今年,貴州進一步釋放民間投資潛力,推動社會資本進入基礎產業、現代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尤其是在貴州國企改革中提出的民資可控股,民間資本的活躍度大為增加。據統計,僅重慶民資在貴州的累計投資額就已近2000億元。”
而民間資本充裕的山西,同樣也不示弱。6月24日,山西省一位官員對記者表示,山西民間資本達上萬億元人民幣,“如此巨大的規模,在全國也屬罕見。”該官員說,去年山西省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89億元,同比增長33.8%,貢獻率占全省76%,拉動全省全社會投資增長6.8個百分點。“今年山西民間投資不比去年差。”山西省發改委重點辦一位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表示,在轉型發展中,山西鼓勵民資投資參與更多的非煤炭項目,包括天然氣、基礎設施甚至金融服務業等項目。
全力支持民間投資的還有四川。四川省發改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四川全省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及社會事業三大重點領域完成投資7227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79.4%,支撐作用明顯。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的民間投資貢獻率達70%。
而四川省出臺的首個《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將以金融、鐵路、能源、電信等行業,健康、養老等服務業以及市政基礎設施、保障性住房、危舊房棚戶區等領域為突破口,加快向民間資本推出投資項目。
事實上,在借力民資方面,還有不少地方也有嘗試。比如,江西、廣西等地區相繼發布文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市政公用領域、參建保障房等。
而相比各地的熱情,相關部門更是積極參與其中。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民間資本大有所為。”國家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黃民日前對本報記者透露,今年4月份國務院決定向社會資本推出80個示范項目,但他認為如何通過改革激活民間資本的投資活力,對于穩增長尤為關鍵。
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近日發布《首批80個基礎設施等領域鼓勵社會投資項目的通知》,在80個項目中,涉及交通基礎設施的24個、信息基礎設施的2個、油氣管網及儲氣設施的10個、現代煤化工和石化產業基地8個,涉及清潔能源工程的項目有36個。
急需引導性政策出臺
雖然穩增長仍靠投資拉動,但相比以往,本輪民間投資的結構更為優化,各地不再是動輒投資“房地產”,轉而更關注“城鎮化的基礎項目”。
“地方穩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的情況沒有改變,改變的是投資結構。”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藍定香表示,各地涉及民生、環保及城鎮化基礎設施的項目在增加,而對于房地產的投資正在被弱化。此外,“民生”、“環境”等也成為地方投資導向中更為看重的。
“從地方投資目標來看,現在地方的投資結構也在發生積極變化,這與中央強調的要兼顧調結構、促改革的總基調是一致的。”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表示。
對此,央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諾金曾建議優化投資結構,盡量減少政府投入,最大限度動員和利用民間投資。但是曾多次向四川省政府建言發展民營經濟的四川省政府參事室參事紀盡善則表示,民間資本擴大投資是一項系統工程,有的沒有政策,有的政策支持不具體,因此,很多民企都是觀望態度。
而早在4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決定首批推出80個示范項目,面向社會公開招標,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而下一步將推動油氣勘查、公用事業、水利、機場等領域擴大,向社會資本開放。
在日前發改委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司長黃民回應“民資對80個項目興趣不大”時表示,下一步,無論是地方還是中央,可能都會有相應的引導性政策。“現在還在變化過程中,但民營資本比例肯定會越來越大。”會后,黃民對本報記者說。
實際上,近十多年來,雖然國家先后出臺了新、舊“36條”等一系列鼓勵民資的措施,但民間資本在很多領域卻不斷遭遇“玻璃門”、“彈簧門”的困擾,尤其是在有高額壟斷利潤的電、油、氣等領域。
“在與國有企業的合作中,民間資本倘若只能作為小股東的話,肯定沒有自己的話語權。”胡曉登說。因此,更為關鍵的是,“要想激活民間資本的投資積極性,還得讓他們有利可圖。”誠如黃民所指出的,民營資本投資項目是期望獲得回報的,是逐利的。
但事實上,要完成這項任務并不輕松。“對于一些社會公共項目,要想吸引民間資本的話,還需政府出臺一些引導性的政策,讓民間資本有利可圖。比如,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鼓勵以PPP模式(‘公共私營合作制’)進行合作。”黃民說。而他認為,在發改委公布的項目清單中,一些國有企業其實并不樂意民間資本介入。
本報記者注意到,在項目清單公布之后,就有相關央企負責人明確表示“不需要向民間資本借錢”。過去,民間資本主要集中于房地產、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制造業等一般競爭性領域,相比之下,鐵路、通信、能源、基建等壟斷性行業卻很難插足。對此,紀盡善明確表示,其原因是相當大的一部分的資源配置權力掌控在政府手里,即便政府喊話民間資本可以參與其中,但民資在準入、參與以及退出時都沒有完備的操作細則,“只喊話哪有真效果?”紀盡善說。
相關閱讀
本鋼汽鼓改電鼓項目1#機組投產
7月份17個鋼鐵項目開工、投產
7月以來鋼廠檢修信息匯總
行業標桿!美森輪船二季度業績超預期
14艘!中遠海發系列新造船訂單陸續落地
戴安娜航運:收購GENCO股票是中長期“戰略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