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河北鋼鐵集團建設全球最具競爭力鋼鐵企業,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強大支撐。
"在實現‘止血'后,要真正恢復、增強‘造血'功能,必須激發企業內部活力,這要通過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和深化企業內部改革來實現。"集團董事長于勇多次強調。
在集團高度重視和強大推動下,集團科技創新成果大量涌現,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產品競爭實力逐步增強。集團成立以來,先后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河北省科學技術獎61項,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科學技術獎39項。
搭建"國際范兒"大平臺
今年5月18日,國際鋼協專家來集團交流生命周期評價項目,這是國際鋼協就生命周期評價項目首次來集團開展技術交流。 國際鋼協總干事埃德溫·巴松在5月份與于勇董事長會面時表示,"河北鋼鐵集團是一個很美、很強大、很有發展前景的鋼鐵企業,國際鋼鐵協會將積極推進各專業委員會、項目小組與河北鋼鐵集團交流合作,為河北鋼鐵集團的發展提供更好的信息資源和研究成果。"
同樣在5月份,集團相關領導帶隊赴北京浦項中心,與韓國浦項 ICT公司社長崔斗煥及其團隊就信息化技術、能源環保技術進行交流,雙方都認為這是一次特別重要、頗具意義的交流活動。
在越來越頻繁的國際技術交流中,集團廣大技術人員更加體會到,具有"國際范兒"的科技創新平臺,正為自身工作帶來強大助力。
與德國CSS、西門子奧鋼聯、韓國浦項等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系統推進了全流程的技術升級和品種開發;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專業機構和兄弟企業的合作交流,為先進技術推廣應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創造了有利條件;配備了國際先進水平的中試研發設備,打造集團真正意義上的核心研發試驗基地......集團成立以來,建立健全了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優化科技創新資源,高標準搭建起科技創新大平臺,累計科技投入達到126億元,平均年增長3.9%,促進了科技創新工作持續深入開展。
除了集團層面,各子公司優化技術資源配置,不斷健全完善自主科研機構。集團與子公司兩個層面的科技創新平臺實現了資源共享、互為支撐的有效協同。目前,集團擁有2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4個省級認定企業技術中心,3個國家認可理化試驗中心,1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聯合實驗室,3個院士工作站、3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主體裝備,也為集團科技創新提供了寬廣舞臺。圍繞打造精品"板材、建材、特鋼和釩鈦"四大基地的產品發展定位,集團實施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形成了5000萬噸完全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要求的優質產能。以高端裝備為依托,集團多項自主工藝技術躍居國內、國際一流水平--"清潔生產、經濟型高效率潔凈鋼平臺系列綠色制造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為鋼鐵行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標志;"大型高爐低成本、節能、環保煉鐵成套技術"的應用,使3200m3高爐燃料比、煤氣利用率等指標躍居國內同級高爐領先水平;"超薄規格熱軋板卷生產技術",成功解決了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高端產品的技術難題,連鑄拉速位列世界第二、全國第一,同時實現了1.0mm厚度熱軋板卷批量穩定生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高品質特厚鋼板生產關鍵技術",實現電爐鋼水在無需鐵前預處理前提下,鋼中P含量控制在0.005%以下的先進水平,設計研發150mm以上特厚板淬火裝備和技術,屬國內首創......
深度挖掘產線效能
一個企業最終的競爭力體現在產線上。產線是集團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也是集團科技創新工作的主要著力點。
2014年,集團結合產線實際,在行業內創新提出了"產線對標"概念,并以此作為推動全局工作的一條主線,圍繞產線配置資源,讓產線的活力和競爭力充分迸發。
集團各子分公司以盈利能力和市場需求指導生產線,以創新改革思維推動產線效能提升,向浦項等國際先進企業看齊。
2014年5月份,唐鋼出臺打造熱軋薄規格產品、汽車用鋼等8大類重點創效產品,力爭年銷量達到300萬噸的產品規劃后,唐鋼的整體運營機制、管理架構、薪酬體系、技術人才隊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也陸續出臺;邯鋼加快實施精品戰略,對產品進行全方位品牌策劃和包裝,提升品牌效應,將技術人員配置到產線,貼近市場搞研發,汽車板、家電板、重軌、管線鋼等高端產品產量實現大幅增長;曾經一度虧損的承鋼1780生產線,通過產線對標,熱軋薄規格產品和創效產品生產水平迅速提升,到2014年6月份實現了由長時間虧損向盈利的根本性跨越。
"產線對標是全方位的對標,是從產品售價、產品結構到管理理念、營銷模式、人力資源配置方式的全面對標。"集團鋼研總院院長李建新說。2014年,集團品種結構調整成效明顯,下半年品種鋼比例達到40.08%,較去年初提升了9個百分點;全年生產汽車鋼、家電板、管線鋼、海工用鋼等重點品種438萬噸,同比增長36%。
與此同時,以產線對標為手段深化原燃料結構調整,顛覆高盈利期遺留的慣性思維,集團技術經濟指標持續改善。2014年,集團煉鐵工序成本同比降低115元/噸,降幅16.11%;煉鋼工序成本同比降低100元/噸,降幅19.23%;軋鋼工序成本同比降低38元/噸,降幅13.92%;集團25項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有16項進入行業前三名。
進入2015年,集團圍繞產線進一步發力,提出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是"壓倒一切的重點"。
積極與國內外科研機構、院所就工藝技術研究展開技術合作,并制定相應措施,全面優化工藝路線,完善設備功能,提高產品質量控制水平;結合國際先進企業高度重視基層產線管理、賦予基層管理者更多管理權限的作法和經驗,進一步完善作業長負責制,形成垂直管理格局,解決現場問題的效率明顯提升;認真分析研究所有產線的潛在市場,在市場需求、品種結構、服務保障等方面制定精準的用戶對接方案,推動品種結構的調整優化;加強與高端客戶合作,以專業化、特色化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客戶青睞,并積極尋求更高的合作層次和更廣闊的合作空間......在集團堅強領導下,集團科技創新工作圍繞改進生產工藝技術、改善技術經濟指標、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提升產品創效能力等重點不斷突破,實現了集團科技實力和產品形象的大幅提升。
打造一流人才隊伍
人是科技創新中最活躍、可塑性最強的因素,培養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是實現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所在。
集團不斷完善科技人才選拔、培育和引進機制,打造高素質、高水平、高技能的科技人才隊伍。堅持把高層次人才作為支撐集團發展的核心資源,創新科技人才引進機制,實現了"四個延伸";在人才培養上,實施了國際化提升工程、研發提升工程以及技能提升工程;在人才使用上,建立了"經營管理、專業技術、技能操作"三條發展通道。目前,集團有12名省管優秀專家,14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名河北省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先后有90人獲"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全國行業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集團還努力搭建有利于引才、育才、用才、成才的平臺。創新人才選拔機制,大膽啟用肯吃苦、能奮斗、素質高、業務精、年輕有為的科技人才;通過職業技能大賽,為基層職工搭建起脫穎而出的"綠色通道";以各級職工創新工作室為引領,為充分發揮職工聰明才智搭建了舞臺。
2014年以來,集團以改革創新為指導,進一步完善以產線為核心的資源配置方式,打破行政化、多層級管理體制,加快建立以產線為中心的扁平化組織架構,推動優秀人才向一線"回歸",促進科技資源向產線聚集。"關鍵人才向關鍵崗位配置,關鍵待遇向關鍵崗位傾斜。通過體制設計、制度安排和分配導向的激勵作用,讓沉淀在不同崗位的優秀專業人才愿意去生產一線、營銷一線、科研一線。"集團管理創新部部長李毅仁說。
各子公司積極整合高端技術人才資源,打破原有組織架構,通過重組成立專業產品研究所等,全力打造一支更加專注、更加專業化的技術隊伍,并以各種專業現場工程師、專業技術攻關隊、課題組等形式扎根產線,為產品研發、質量升級、設備運行等提供強大保障。
將技術人才配置到產線上,以不斷完善、創新激勵考核機制激發活力。各單位在人才管理方面紛紛出臺了創新性的配套改革措施,結合各自特點變革技術人才配置產線的管理考核辦法。這些考核辦法中,將技術人員承擔的產品研發、質量提升、設備工藝改進、成本降低等相關攻關課題進行指標量化,根據效益業績實施考核獎勵或晉級,技術人員收入和前途與產線效能牢牢"捆綁" 在一起。
在集團大力培育下,廣大技術人員以一線為舞臺,以敬業的精神、專注的態度、超人的膽識、卓越的才華,為集團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做出了突出貢獻。舞鋼技術人員以"確保寬厚板品牌、技術、研發能力、市場四個優勢,打造最具競爭力寬厚板領軍企業"為目標,以填補國內空白、實現進口鋼板國產化為重點,使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品種鋼研發生產全面提速。2014年至今,集團"舞鋼"牌寬厚板廣泛應用于國內外70余家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充分展現出集團擔當國家角色、振興民族工業的責任與氣魄。"舞鋼"牌寬厚板這一享譽中外的知名品牌,進一步煥發出勃勃生機。
創新為梯,步步登高。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發展,創造企業更加美好的未來,河鋼人正信心百倍,邁向建設全球最具競爭力鋼鐵企業的新征程......
相關閱讀
本鋼汽鼓改電鼓項目1#機組投產
國內首發!寶鋼“斑馬”不銹鋼彩涂板
河北美富淦1750mm六輥軋機項目全面投產
張宣科技攻克高合金模具材料超低磷控制行業難題
廣西鋼鐵煉鋼廠首次實現無過渡澆鑄直接起機
酒鋼首卷1800MPa強度級別熱成形鋼順利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