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鍵輕點,輕松煉鋼,機器代人,人機協同。這樣的景象每天都在馬鋼各條產線上演。隨著5G邁向商業、工業應用,萬物互聯正在從愿景變為現實。01港料總廠5G加持打造綠色智慧料場2020年12月29日上午,港料總廠中央控制室內,技術員李忠良輕點按鍵,1號B棚內的混勻取料機隨即開始進行取料試作業。“以往中控下達堆取作業指令到班組再到操作職工,來回需要10分鐘以上,現在通過5G技術運用,在中控下達指令后,立刻就能進入到作業狀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從半年多的運行來看,利用5G網絡進行現場PLC與中控PLC雙向遠程通訊速率可靠、信號穩定,視頻信號畫面清晰、辨識度高……智能化改造,真的給我們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李忠良感觸很深。過去,港料總廠19臺大型移動機以及6臺橋機均由崗位人員在本機操作。這些現場設備分布廣而散,機上各類設備狀態信號、控制信號、視頻監控信號也從未實現遠程傳輸。設備發生故障時,工程技術人員及維護人員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只得上機檢查處理,耗時且效率低,極大影響了生產節奏,制約了該總廠的鐵前保供。因此,設備智能作業、集中作業改造迫在眉睫。2019年7月,該總廠開始聯合飛馬智科、聯通馬鞍山公司進行5G工業互聯網的研究,并得到中國聯通總部的技術支持,選取總廠典型的外供區A礦槽、混勻區1號B棚以及碼頭三個區域進行試驗。通過項目團隊一年多的努力,1號B棚實現了棚內大型堆取料機無人操作。利用5G傳輸技術實現與地面集控室網絡聯通,對現有礦槽、料棚、筒倉、集中轉運站內的移動小車、堆取料機、刮板機等移動設備,進行相關智能化及集控化改造。結合大數據技術,建立一套包括檔案管理、備件管理、狀態監控、設備檢修等功能的智能維檢系統,實現運維監測信息化及智能化遠程管理。結合5G實現視頻網絡擴容和接入手段的多樣化,實現料廠監控系統的數字化和統一管理平臺化。截至目前,該總廠已完成現場19個站點設備安裝、線纜敷設及取電工作,料場范圍內已基本實現聯通5G網絡覆蓋。現在正在對現場網絡信號進行檢測和優化調整,后期將開展一系列基于5G網絡傳輸的應用開發。(裔華 朱靜)02南山礦無人礦車駛入百年礦山走進南山礦和尚橋采場,10臺滿載60噸礦石的無人駕駛礦車依次由采場深處盤旋而上,在卸料點自動卸料后又掉頭駛回采場,作業過程順暢。2020年8月7日,首批2臺無人駕駛礦車在該采場開始作業,這標志著南山礦智慧制造重點項目——‘和尚橋采場基于5G技術的無人駕駛礦用卡車項目’試運行。后續,隨著系統功能升級,該礦陸續又增加了8臺無人駕駛礦車至該采場,與其他人工駕駛礦車進行混編試運行。截至目前,10臺無人駕駛礦車試運行良好,累計運輸量4萬余噸。作為省內首個應用5G技術的無人駕駛礦車項目,該礦車的投用保證了運輸生產安全穩定,減少了車輛油耗,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運輸效率。該礦車投運后,首次開啟了國內冶金露天礦山多臺礦車無人、有人駕駛混編運行先河,為國內“智慧礦山”建設提供樣本。和尚橋采場是大型露天采場,地形復雜,對運礦車駕駛員操作技術要求極高,加之采場運輸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也較大。對此,南山礦積極響應中國寶武“四個一律”和馬鋼礦業“打造綠色智慧礦山”要求,多次走訪調研,最終選擇與青島慧拓智能機器有限公司進行合作,在和尚橋采場進行無人駕駛技術的試驗與應用。據了解,針對采場道路復雜崎嶇現象,在運輸方面,只需在礦車仿真系統上設置相應的起點和終點,礦車就會自動按照指定的路線行進。車上裝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和高清攝像頭,可精確識別周邊環境,進行自動避障。該礦車同步建設了智能調度系統、協同裝載和卸載系統等系統,并通過低時延、大帶寬的5G網絡,可實現對礦用車輛集群調度、協同作業、狀態監控及數據分析、應急接管等功能,保證礦車裝料、運輸、卸料順利進行。后續,該礦將完成對10臺礦車自動駕駛系統、機群、挖機和路側感知系統V2.0聯合運行調試等相關工作,力爭實現礦用自卸車“裝、運、卸”典型作業過程的完全無人自主運行。
相關閱讀
安陽基地首次成功冶煉澆鑄Mn25高錳鋼
德龍鋼鐵成功開發500MPa級冷軋光伏支架用鋼
方大萍安鋼鐵燒結機頭除塵灰銷售實現“含金量”突破
本鋼北營公司魚雷罐鐵水溫降創歷史最好水平
酒鋼碳鋼薄板廠超低排放項目1#轉爐熱試成功
武鋼新能源無取向硅鋼生產線順利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