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交談
1、概況
在日本的戰后復興中,提高了對線材的高質量化和加工技術的要求。根據記載,上世紀1951年神戶制鋼公司試制了日本產的軟鋼線材干式連續拉絲機,1952年與美國Etna公司合作試制的干式連續拉絲機是日本最初的高碳鋼線材用干式連續拉絲機。之后連續拉絲機迅速普及,并積極進行了與此相關的技術開發。
2、高速拉絲技術
拉絲速度的高速化是提高生產率所必須解決的問題,首先是干式潤滑劑的開發。當時市場銷售的干式潤滑劑潤滑性不充分,所以公司決定自己開發。用嘗試法進行制作潤滑劑,使拉絲速度逐漸提高。
上世紀1970年左右,又以拉絲高速化為目標,開始著手冷卻技術的開發。在20℃以下的低溫進行拉絲,觀察線材力學性能提高情況。反復試制后,得出通過直接水冷拉絲模出口處可以大幅度抑制時效脆化的進展,開發了拉絲模背面直接水冷和冷卻緊靠拉絲模的線材裝置。該項技術還普及到海外,1987年大約有400臺的使用業績。
3、采用機械除鱗機的拉絲技術的開發
神戶制鋼從1966年就開始重視環境問題,著手替代酸洗除鱗法的開發。當時不論是日本還是海外,機械除鱗機只在焊條類有限的業界使用,并不普及。神戶制鋼公司的目標不是機械除鱗機本體的開發,而是采用機械除鱗拉絲技術的開發。考慮到如果進行拉絲工序整體的技術開發,需要用戶更多的勞動力,普及上也有困難。除機械除鱗機本體之外,還進行了潤滑劑及其附屬裝置的開發,開發了一系列在線處理技術,這些技術獲得比較順利地普及。機械除鱗機將彎曲和鋼絲刷組合的反向彎曲式多用于碳素鋼鋼絲,1973年時作為“Kobe Super Mechanical Descaler”提供給用戶。其后,反向彎曲式因彎曲的影響使高碳鋼鋼絲除鱗困難,開發了通過扭轉變形,線材可以全周除鱗的扭轉式機械除鱗機。
4、拉絲潤滑技術
與酸洗的鋼絲相比,機械除鱗機除鱗后的鋼絲表面平滑,將干式潤滑劑帶入拉絲模的效果不好,存在易引起潤滑不良的缺點。因此,開發了壓入干式潤滑劑,輔助帶入拉絲模的壓入輥。在有效地將干式潤滑劑導入拉絲模的輥形狀基礎上,又完成了投入干式潤滑劑也確實旋轉的機構改良。壓輥不僅對使用機械除鱗機的拉絲有效,而且還大大提高了潤滑效果,廣泛普及到拉絲生產線。其他的改善潤滑狀態的方法,還開發了強制潤滑拉絲法和旋轉拉絲模方法等,對延長拉絲模壽命和提高拉絲速度做出貢獻。進而,開發了與機械除鱗機配合的磷酸鋅在線涂層系統。這時開發的裝置雖然還沒有普及,但對之后的在線潤滑覆膜技術有很大影響。
5、流化床鉛浴淬火技術
高碳鋼鋼絲為了獲得良好的拉絲性及所要求的力學性能,在拉絲前進行鉛浴
淬火處理。鉛浴淬火是將400-650℃的熔融鉛作為冷卻介質使用,鉛煙的發生和氧化鉛的處理等帶來非常大的環境問題。因此,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注意到具有大的熱交換功能用于化學反應槽的流化床,作為替代鉛浴淬火的技術,開發了冷卻介質利用鋯砂氣體流化床的流化床鉛浴淬火法,并實用化。
6、線材削皮技術的開發
神戶制鋼公司的線材二次加工技術在世界普及的技術之一有線材表面削皮SHAVLITE。SV是完全去除線材表面缺陷和脫碳層等表面缺陷的技術。對不銹鋼、軸承鋼和高級彈簧鋼等高級線材,根據用戶嚴格的表面質量要求而開發,1965年完成。當時是以去除該公司生產的不銹鋼線材表面缺陷和脫碳層為開發契機。
原來,去除線材表面缺陷的方法有車削方式和研磨方式。后來采用刨削方式,其后,稱為“Kobe Shavelite”在日本和海外廣泛應用。該項技術的關鍵是如何均勻地削去表皮,由于自動調整系統的開發使其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