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交談
2014年,面對更加嚴峻的鋼鐵市場環境,北營公司眼睛向內深挖潛力,盡最大可能減少外購電,實現多發電、降本增效目的,全年共完成發電量147684萬千瓦時,自發電比例達到38%,超計劃發電3631萬千瓦時,實現超計劃增效2360萬元。
北營公司深入落實《2014年挖潛降耗攻關方案》,圍繞提高發電量積極開展攻關項目。北營公司能源部安排專人跟蹤煤氣等各種能源介質運行情況,制訂并認真執行《能源介質經濟運行管理辦法》,克服工程與生產交叉進行的影響,確保發電指標完成,隨時了解、掌握能源介質運行情況,并進行有效指導,按日通報能源介質運行情況,減少各種煤氣放散,確保發電用煤氣供應量。北營公司能源部合理調整部分變電所用電負荷和發電機組發電功率因數,增加發電量。他們在詳細調研并組織專題研討會的基礎上,制訂了六號變電所和八號變電所用電負荷調整方案和發電三區3臺發電機組、新高爐TRT發電機組的發電功率因數,并協調供電公司協助調整其無功補償設施的投運容量,使發電三區二號、三號發電機組每小時增加發電量約3萬千瓦時,1~12月份,累計增加發電量約1500萬千瓦時,節約電費975萬元(按電費單價含稅0.65元計算)。在TRT發電攻關方面,他們全力確保高爐爐況穩定,穩定TRT裝置煤氣供應,全年完成發電量21545萬千瓦時,超額完成攻關計劃。
北營發電廠以實現發電量最大化、最優化為中心,合理統籌,精心組織,高效管控。他們及時掌握外部生產信息,積極采取措施,優化內部生產組織,實現多發電。他們克服負荷較低、調節困難的實際,超計劃運行一區B3機組,全年僅此一項就多發電4600萬千瓦時。根據50000立方米制氧機檢修和高爐運行情況,及時調整三區運行方式,發揮主力發電機組的作用。針對煉鐵工序實行“2+2”生產運行模式,煤氣發生量明顯減少的不利影響,采取積極措施,極大地緩解了該廠三區煤氣調節壓力,同時也增強了發電自主調控和機動能力,有效避免了三區熱力系統缺陷的延展、煙氣環保指標超標和噪聲污染,日增加發電量50萬千瓦時,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此外,北營發電廠以“零影響”為目標,全力優化管控,將影響發電量的減產因素降至最低。為最大程度實現內部檢修“零影響”,該廠密切關注高爐、焦化、制氧等外部相關單位的檢修動向,千方百計將內部檢修穿插于這些單位的檢修之中,實現內外部檢修100%對接。同時,針對煉鐵生產“2+2”生產運行模式,以及發電生產工序繁多、管理復雜的特點,實施了以電氣、煤氣、機組冷卻系統為主分系統管理。根據各區域機組運行情況,酌情安排冷卻設施清透,并根據冷卻水質變化調整通透周期,確保發電負荷不受影響;適時組織電氣系統、煤氣系統檢查,對隱患進行有效防范和整改,確保發電“零影響”。2014年,該廠完成發電量126139萬千瓦時(含干熄焦發電),超額完成攻關計劃。